词条 | 三官 |
释义 | 三官历史知识 三官怎么写好看:
三官历史词典解释①大乐正、大司寇、司市合称,见于《礼记》。②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合称,见于《礼记》。③司马、司徒、司空合称,见于《左传》。④春秋、战国齐国指军队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号令的三种官,见于《管子》。⑤管理农、商、工的田师、市师、器师三种官的合称,见于《荀子》。⑥西汉上林三官的省称。⑦魏、晋、南北朝廷尉三官或建康三官的省称。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祔庙旧指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历代安放已故皇帝神主于太庙均称祔庙,属吉礼。如明代袝庙礼,始定于宣德元年1426七月。安放神主前一日,先遣官至太庙行祭告礼。同日午后,于几筵殿举行祭祀。安放之日,清晨设酒果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