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狐裘羔袖 |
释义 | 狐裘羔袖历史典故 狐裘羔袖怎么写好看:
狐裘羔袖历史词典解释比喻大体完好而少有不足。宋苏轼贺赵大资仕启》: “究观自古之忠贤,少有全传。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右宰谷从而逃归,卫人将杀之,辞曰: ‘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乃赦之。” 右宰谷: 春秋时卫国大夫。卫国人打算杀掉弃君而逃的右宰谷; 他为自已辩护,他是狐皮衣、羊皮袖,只有小疵。 并列 狐皮大衣却配上廉价的羊皮袖子。比喻整体还好,细节不足。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余狐裘而羔袖。”宋·苏轼《贺赵大资少保致仕启》:“究观自古之忠贤,少有完传。锦衣而夜行者,多矣;狐裘而羔袖者,有之。”△多用于评论人、事、物的优劣。→美中不足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帝虎源见“鲁鱼亥豕”。将“帝”讹成“虎”。泛指文字错讹。清 陈维崧沁园春.纸贵戏作词:“纵画他灰焰,还疑帝虎,刻他竹粉,莫辨之无。”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