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充耳不闻 |
释义 | 充耳不闻历史典故 充耳不闻怎么写好看:充耳不闻书法图片 充耳不闻历史词典解释①犹言什么也没有听到。清李宝嘉《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这里袁伯珍只装做充耳不闻,一面出了告示,按户收起捐来。” ②形容拒绝听取别人意见。《洪秀全演义》第九回:“天呼地吁,而充耳不闻。”●《诗·邶风·旄丘》: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琐: 细小。尾: 通 “微” ,小。流离: 黄鹂。褎(you): 衣着华美。一说笑貌。充: 塞住。诗写狄人灭黎时,黎国君臣逃至卫国,处境象小黄鹂一样,寄居他乡,而卫国诸臣依然盛服艳装,对黎国的危难不闻不问。 连动 塞住耳朵,故意装作听不见。语本《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褒如充耳。”廖辉英《何处再逢君》:“美姬无法充耳不闻,只能强迫自己隐忍下来,只说:‘有人想和我们交换老三去养,不知你们意思怎样?’”△贬义。描写听不进外界的意见,或不关心群众。 →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 ↔耳熟能详 洗耳恭听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庾信乡思借指乡思之情。唐李群玉请告南归留别同馆诗: “不胜庾信乡关思,遂作陶潜归去吟。”参见:○庾信哀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