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面之识 |
释义 | 一面之识历史典故 一面之识怎么写好看:
一面之识历史词典解释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宋史.范纯仁传》:“纯仁乞归许养疾,徽宗不得已许之。每见辅臣问安否,乃曰:‘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水浒传》第八一回:“宋江道:‘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五:“余幄奇,我无一面之识。那位‘军人’便自告奋勇,替我当了说客,而居然也就说通了。” 偏正 谓曾见过。《水浒传》81回:“宋江道:‘宿太尉旧日在华州降香,曾与宋江有一面之识。’”△用于人际关系初步认识方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一诺千金参见“季布一诺”。 主谓 诺,允诺;千金,形容价值大。一句诺言,价值千金。形容说话极守信用。语本史记·季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宋·贺铸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