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理昭彰 |
释义 | 天理昭彰历史典故 天理昭彰怎么写好看:
天理昭彰历史词典解释昭彰:明显。谓天能主持公道,惩恶劝善,报应分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如此剧贼,却被小孩子算破了,岂非天理昭彰!”《儿女英雄传》一一回:“如今天理昭彰,惹着了这位杀6*人如戏的十三妹,杀了个寸草不留,自在逍遥的走了。”亦作“天理昭然”。《醒世恒言》卷三三:“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亦作“天理昭昭”。元.无名氏《冯玉兰》三折:“你道是除冤理枉的大官僚,你与我那屈死的亲爷将冤恨削。不承望这搭儿里偏凑巧,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主谓 昭彰,明显、显著。旧时认为上天能主持公道,报应分明,善恶无所掩藏。《朱子语类·论语·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钱钟书《围城》:“鸿渐道:‘你不是说,借书是男女恋爱的初步么?现在怎么样? 哈哈,天理昭彰。”△常用于因果报应,含迷信色彩。 →天公地道 ↔沉冤莫雪。也作“天理昭然”、“天理昭昭”。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周侯山嶷世说新语.赏誉下:“世目周侯,嶷如断山。”嶷,音nì,山高峻的样子。南朝梁.刘孝标注引晋阳秋说:“额正情嶷然,虽一时侪类,皆无敢媒近(媒,音xiè,狎慢)。”晋书.周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