惶惶不可终日历史词典解释
惶惶:也作“皇皇”,恐惧不安的样子。惊慌恐惧得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了极点。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在这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偏正 惊恐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到极点。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在这桂柳相继沦陷,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用于指人的心境。
词语分解:
- 惶惶的解释 1 恐惧不安貌人心惶惶惶惶不可终日形容非常惊恐,连一天都过不下去2 也作“皇皇”
- 终日的解释 从早到晚终日忙忙碌碌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历史典故推荐:儿女夫妻
指自幼青梅竹马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元.无名氏村乐堂二折:“他是你儿女夫妻,做这等勾当,你告他去,我是证见。”警世通言卷二四:“我与你是从小的儿女夫妻,你岂可一旦别了我!” 偏正 指从小在一块长大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