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山 |
释义 | 印山历史地名 印山怎么写好看:印山历史词典解释①在今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方舆纪要》卷94景宁县:印山“在县治北,本名桂山,有石方正如印,因改今名”。 ②在今广西隆安县西。《明一统志》卷85太平府:印山“在都结州治(今都结乡)南。以形似名”。 ③在今广西来宾县西南迁江镇西北。《方舆纪要》卷109迁江县:印山“在县西二里。有泉石之胜”。《清一统志·思恩府》:印山“在迁江县西,隔红水江二里。中有八仙洞。山半有遇仙岩,岩内产鸳鸯石。亦曰鸳鸯窝”。 ④在今广西扶绥县南。《方舆纪要》卷110新宁州:印山“在州南一里。其上有元天洞,石峰突起,宽敞可容百人”。 ⑤即玉印山。在今四川忠县东北长江北岸石宝寨处。清道光《忠州直隶州志》卷1:玉印山在“大江之北。一名石宝山。巉石凌空,四遭如削,形如累累之印”。 ⑥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21定番州:印山在“(韦番长官司)司西一里”。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以礼河金沙江支流。在云南省东北部。清东川府志“以”为水,“礼”为柳,意即“柳树河”,因沿岸多柳树而得名。源出会泽县境南部野马村山地,西北流到巧家县南入金沙江。长120千米,流域面积2466平方千米。上游建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