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丞怎么写好看:
光禄丞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西汉始置,为光禄勋副职,多以博士、议郎充任,秩千石。东汉沿置,秩比干石。魏、晋、南朝宋皆七品。南朝梁为光禄卿副职,三班。陈沿梁制,八品、六百石。北魏以少卿为副,丞则为佐官,太和二十三年(499)定从六品。北齐置为主持常务的事务官,一人,从六品。隋置三人,唐置二人。唐高宗、武则天时,一度随寺改称司宰丞、司膳丞。北宋初为六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置一人,正八品。南宋随寺省。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置一人,延祐七年(1320)后置二人。明初置二人,正六品。洪武八年(1375)一度随寺改称光禄司丞,定正五品。清初置一人,以汉人充任,康熙三十八年(1699)省。
词语分解:
- 丞的字典解释 丞 chéng 帮助,辅佐:丞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历史知识推荐:阿布赉
1711—1781 哈萨克中玉兹汗。原名艾布勒满苏尔。因早年参加过反抗准噶尔贵族侵扰的斗争,遂袭其祖父土耳其斯坦城苏尔坦阿布赉之名。清雍正九年1731任大玉兹汗时,曾与族兄中玉兹汗一起反对小玉兹汗投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