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刻烛赋诗 |
释义 | 刻烛赋诗历史典故 刻烛赋诗怎么写好看:刻烛赋诗历史词典解释《南史.王僧孺传》:“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萧)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 刻烛赋诗,打钵立韵,是比赛迅速成诗的办法。后常以“刻烛成诗”或“刻烛求篇”,比喻诗才敏捷,下笔成章。 清.吴伟业《西泠闺咏》诗之二:“卖珠补屋花应满,刻烛成篇锦不如。”(见《梅村家藏藁》五) 见“刻烛为诗”。《南史》卷22:“转黄门侍郎,每预朝宴,刻烛赋诗,文不加点,帝深赏叹。”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挠腮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