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城郡怎么写好看:
五城郡历史词典解释
①又名伍城郡。北魏正平二年(452)置,太和十二年(488)属汾州,治所在京军县(后改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乡宁、蒲县部分地区。隋开皇初废。
②北魏永安中侨置,属司州。治所不详。东魏天平中属北豫州。武定五年(547)属义州,徙治汲郡陈城(今卫辉市),改为伍城郡。
③东魏天平中置,属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市境。北周废。
(1)五,又作伍(《隋书·地理志》),又作仵(《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五、仵音同。北魏孝昌中置,治五城县(今山西吉县东北)。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蒲县及吉县东北部、乡宁县南部。属汾州。北齐属南汾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2)北魏永安中置,属司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汾阳、介休、灵石等市县地。东魏天平中属北豫州。(3)东魏天平中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境内。北周时废。
词语分解:
- 五城的解释 指五城御史。清时京城内分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京兆五城不敢专决。——清· 方苞狱中杂记
- 郡的字典解释 郡 jùn 古代行政区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郡县
历史地名推荐:阳人聚
即战国阳人邑。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梁县:“阳人聚,秦灭东周,徙其君于此。” 即“阳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