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懔历史词典解释
南朝时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东北)人,字元懔。少聪敏过人,读书昼夜不倦,凡语皆引古事,乡里因呼为“童子学士”。梁武帝普通六年(525),举秀才。中大同二年(547),任湘东王萧绎府记室。尝奉命作《龙川庙碑》,一夜便就,甚受萧绎赞美。后历临汝、建成、广晋三县令。绎即帝位,以为尚书侍郎,封信安县侯,累迁吏部尚书。承圣二年(553),元帝诏议还都建康,力劝元帝仍都江陵(今湖北荆州),被采纳。三年,西魏破江陵,被执至长安,太师宇文泰因其名重南土,以厚礼相待。北周孝闵帝拜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后入麟趾殿刊定群书。保定中卒,年六十四。有集二十卷。撰《荆楚岁时记》,今有辑本多种。
词语分解:
- 宗的字典解释 宗 zōng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祖宗
- 懔的字典解释 懔 lǐn 畏惧
历史知识推荐:安费扬古
1559—1622 清满洲镶蓝旗人,觉尔察氏。明万历十一年1583从努尔哈赤起兵,屡征女真各部,多建战功,赐号硕翁科罗巴图鲁,为五大臣之一。天命间从攻明,连取抚顺、沈阳、辽阳等地。与额亦都同为开国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