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暴戾恣睢 |
释义 | 暴戾恣睢历史典故 暴戾恣睢怎么写好看:
暴戾恣睢历史词典解释《史记.伯夷列传》:“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戾:残忍。恣睢:横暴的样子。凶恶残6*暴,任意横行。明.归有光《与嘉定诸友书》:“元恶大憝,暴戾恣睢,据人之室,窃人之财,杀6*人之妇。此而不诛,则人将相食,国家之典法亦为无用矣。”蔡东藩等《民国通俗演义》九七回:“小徐靠了老段势力,横行不法,暴戾恣睢,我若不为姑父复仇,如何对得住姻戚?”亦作“暴厉恣睢”。《文明小史》一二回:“这位新官,或是慈祥恺恻,叫人感恩;或是暴厉恣睢,叫人畏惧。” 并列 形容为人横暴,凶残放纵。秦牧《逛东陵》:“慈安是各分所在,慈禧是‘母凭子贵’,那拉氏生了个儿子载淳做了同治皇帝,因此也就膨胀起来,而且膨胀到惊人的地步,穷奢极侈,暴戾恣睢。丧权辱国,顽固腐朽,五毒百味,一应俱全。”△贬义。用于描写残6*暴。 →胡作非为 ↔布德施恩。 也作“暴厉恣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予智予雄自以为聪明和英雄。形容妄自尊大。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他是一个极骄贪的人,以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对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够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为。” 并列 自以为聪明,自以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