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番禺区 |
释义 | 番禺区历史地名 番禺区怎么写好看:番禺区历史词典解释(番pān) 在广东省广州市区南部、珠江口西北岸。面积1314平方千米。人口97.6万。区人民政府驻市桥。辖6街道办事处、13镇。是广东重要侨乡。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县(治今广州),为南海郡治。以有番山和禺山为名。《南越志》:“番禺县有番、禺二山,因以为名。”东汉建安中,迁交州治此(即今广州)。三国吴,交、广二州分治,番禺为广州治。两晋及南北朝仍之。隋开皇十年(590年)析置南海县,后番禺并入南海县。武周长安三年(703年)复置番禺县,为广州都督府治,岭南道治。五代为南汉所据,为兴王府治。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又省入南海县,皇廞三年(1051年)复置番禺县,与南海县并为广州治。元同为广州路治。明、清两代与南海县同为广州府治兼布政使和省会。番禺县治在今广州市内。1933年迁新造,1945年再迁市桥镇。1914年属粤海道,1920年直属省。1949年属珠江专区,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佛山专区。1959年番禺南部并入顺德县称番顺县,北部并入花县。1960年析原番禺县及中山县部分复置番禺县。县治仍驻市桥镇,属佛山专区。1970年属佛山地区。1975年改属广州市。1992年撤县改市。2000年改为广州市番禺区。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北部,北部为低丘台地;南部为西、北江三角洲平原,河流交织。有滩涂20多万亩和砂石、陶土等资源。属南亚6*热带湿润气候。主产稻、甘蔗,并产花生、蔬菜和水果(香蕉、大蕉为主)。有生猪、家禽、塘鱼及麻虾、鲥鱼(三黎鱼)等河鲜。特产“新垦莲藕”,万顷沙香蕉、大蕉和粉葛,“大石腐乳”。工业以制糖、食品、轻纺、服装、建材、电子、玩具为主。建有洛溪大桥与大石大桥,105国道、莲花公路、新钟公路等多条干线公路和九条水道组成水陆运输网。纪念地有上下横档、大角山、蒲洲等炮台,为鸦片战争抗英的历史遗迹。古迹有屈大均墓、莲花塔、莲花城及古采石场、余荫山房、留耕堂。莲花山风景名胜区和龙穴岛为旅游地。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宁民县唐武德三年620改白鹿县置,属雍州。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贞观元年627废。 古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改白鹿县置,治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属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