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记问之学 |
释义 | 记问之学历史典故 记问之学怎么写好看:
记问之学历史词典解释《礼记.学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郑玄注:“记问,谓预诵杂难杂说,至讲时为掌者论之。” 所谓“记问之学”,是指预先记诵书中一些词句,以作为谈论资料或作应答之用,其实只是东拚西凑,到处抄袭,并不能融汇贯通,没有真正的心得体会。这种拚凑死记的治学方法叫做“记问之学”。 宋.欧阳修《蔡君山墓志铭》:“学者以记问应对为事,非古取士意也。” 偏正 为了应付他人之问答而临时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冷眼观》12回:“我不过记问之学,实在不是个里手。”△贬义。用于表示人的学问深浅。→口耳之学↔江海之学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宣室问厘事比喻参与重大国事。唐柳宗元闻籍田有感诗: “天田不日降皇舆,留滞长沙岁又除。宣室无由问厘事,周南何处托成书。” “厘” : 通 “禧” 。参见:○宣室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