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役怎么写好看:
职役历史词典解释
宋朝基层政权乡、里、都等头目及州县衙门办事人员统称。又称吏役、徭役。皆由民户充当,分乡役、县役和州役。北宋前期,职役多差民户轮充,故又称差役。行免役法后,出现雇役和义役。
词语分解:
- 职役的解释 1.犹职事。多指较为低贱的职务。 唐 白居易 首夏病间诗:“内无忧患迫,外无职役羈。”水浒传第一一八回:“汝是 宋江 手下甚人?有何职役?今番为甚来献粮投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不懂得跑街是个甚么职役,先要问明。”2.古代官府分派民户充当官差并供应财物的徭役。 唐 大中 九年公元855年令州县作差科簿,按户等轮差。 宋 职役分四类:1供应官物的,如衙前;2督课赋税的,如里正、户长、
- 职的字典解释 职 (職) zhí 管理某种事务,分(f坣 )内应做的事:职业
- 役的字典解释 役 yì 服兵务,从军:从役
历史官职推荐:候补道
清制,道员为捐官条例中所规定的最高一级,而道员实缺有限,捐纳道员的一般无实缺可补,仅能得到差委,这种被差委的道员称为候补道。 候补道员的称谓。清制,道员为捐纳制度中报捐外官中的最高一级,热中仕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