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受降城怎么写好看:
西受降城历史词典解释
古城名。唐三受降城之一。景龙二年(708)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筑。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东南乌加河(古黄河)北岸。开元初为黄河冲毁,开元十年(722)于城东别筑新城。景龙二年至开元二年安北都护府、乾元元年(758)至兴元元年(784)镇北都护府,均治于此。乾元后移天德军于此。元和八年(813)城西南隅又为黄河毁坏,移天德军于大同川西旧城。
词语分解:
- 西的解释 西 xī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西面
- 降城的解释 1.征服、攻克城邑。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凡从得二千石二人,别破军十六,降城四十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2.投降归附的地方。梁书·元帝纪:“文昭武穆,芳若椒兰,敌国降城,和如亲戚。”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后序:“大抵住冬有期,防秋无警,降城三筑,质馆两开。”
历史知识推荐:续文献通考馆
清代修书馆名。乾隆十二年1747开设。设总裁官三人,以翰、詹人员充任纂修官,编纂文献通考续编。三十二年成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二书。后命再加修门增辑,并纂修通典、通志续编,而另设三通馆,续通考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