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岩怎么写好看:
崆峒岩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广东阳春市西南。《舆地纪胜》 98南恩州: 崆峒岩 “生石乳,有石钟鼓,扣之有声。《郡国志》 云: 岩穴中有金膏银液、灵芝、玉髓”。《方舆纪要》 卷101阳春县: 崆峒岩在 “县西南十五里。石壁穹窿,深广数十丈”。
②在今广西横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110横州: 崆峒岩 “石洞玲珑,一名五星岩”。
在广东省阳春市区西4千米处。外观石林起伏,紫翠夺目。居阳春夹江百里诸奇丽岩洞之最。从全国崆峒山而言,居汝州、临洮、安定之后,故又称第四崆峒山。洞内广深约百米,上下层叠如巨厦,并有石柱撑持。大洞通小洞,明室通暗窦,多姿多态的钟乳石,或若飞禽,或似走兽。从南面登第二层石洞,9米高的石钟乳酷似兀立的雄狮。洞中还保存有元、明、清各代的摩崖石刻,为书法艺术爱好者所珍爱。另有钟鼓石,左叩左应、右叩右应,左右叩则一岩皆应,悦耳之声胜于钟鼓。
词语分解:
- 崆峒的解释 1 2 山名,在甘肃3 岛名,在山东4 ∶指仙山此去定教扶圣主,将军真可倚崆峒。——杨家将演义
- 岩的字典解释 岩 yán 高峻的山崖:岩壁
历史地名推荐:茶滩砦
在今湖南古丈县东北。宋史· 蛮夷一·西南溪洞诸蛮上: 北宋熙宁五年 1072,“诏修筑下溪州城,并置砦于茶滩南岸,赐新城名会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