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司怎么写好看:
宣慰司书法图片
宣慰司历史词典解释
即“宣慰使司”。
词语分解:
- 宣慰司的解释 元 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 明 清 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 瞿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
- 宣慰的解释 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饮茶:“御史大夫 李季卿 宣慰 江南 ,至 临淮县 舘,或言 伯熊 善茶者, 李公 请为之。” 宋 范仲淹 陈乞邓州状:“臣既获闻命,因敢请行,遽将宣慰之恩,来安屯戍之旅。”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孙士毅 、 许世亨 入城宣慰而出。”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 清 政府忽而派大员入 川 宣慰,忽而调军队
-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
历史知识推荐:中书侍郎
官名。三国魏置通事郎,为中书省属官,掌草拟诏令,多选用文学之士,五品。后增设中书郎,亦称中书侍郎。晋朝沿之,员四人,五品。东晋时,纳奏、拟诏、出令之权转归他省,以此职一员值班西省,掌诏令起草。一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