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郐下无讥 |
释义 | 郐下无讥历史典故 郐下无讥怎么写好看:
郐下无讥历史词典解释源见“自郐无讥”。谓微不足道的下乘之作,不值得评论。清 陈田《明诗纪事辛签.曹学佺》:“陈大樽《明诗选》于万历以下,如汤义仍、曹能始不愧作者,概置之郐下无讥之列,此则大误。” 其他 郐,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小国。不因其微不足道,而去讥论之。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为之歌《陈》,曰‘国无主,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杜预注:“《郐》第十三,《曹》第十四。言季子闻此二国歌,不复讥论之,以其微也。”[例]我们对人要郐下无讥。△多用于表达国无论大小应平等相待,不应以大欺小。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拟非其伦礼记.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后因以“拟非其伦”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明 胡应麟诗薮.唐下:“太白又与吴筠齐名,见唐史。虽拟非其伦,时亦矫矫。” 主谓 指比拟不恰当。语本礼记·曲礼下:“拟人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