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清议怎么写好看:
东汉清议历史词典解释
东汉末年,官僚士大夫中形成了一种品评人物的风气,称为清议。清议的范围很广,上至公卿,下至士人都在被议之列。对于士人的褒贬,可左右乡闾舆论,从而影响到乡举里选,关系到士人仕途官禄的兴衰。因此士人相率用让爵、推财、避聘等方式以博得清议的赞扬。以郭泰、贾彪为首的太学生们品评公卿, 裁量时政,抨击残6*暴的宦官,力图以清议反对宦官专政,挽救东汉统治的危机。东汉末年的清议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在当时有激浊扬清的作用。
词语分解:
- 东汉的解释 朝代名。自 汉 光武帝 刘秀 建武 元年公元25年起至 汉 献帝 刘协 延康 元年公元220年止,共历十二帝。因所都 洛阳 ,在 汉 旧都 长安 今 陕西 西安市 之东,故称 东汉 ,也称 后汉 。
- 清议的解释 公正的议论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南史·宋武帝纪
历史事件推荐:曹州之战
1865年 同治四年捻军围歼清军僧格林沁部的战役。天京陷落后,捻军与太平军结合,共推遵王赖文光为统率,坚持反清斗争。5月18日四月二十四日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荷泽西北高楼寨集中精锐设伏,诱僧军进入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