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淈泥扬波 |
释义 | 淈泥扬波历史典故 淈泥扬波历史词典解释比喻随俗浮沉。《后汉书·周燮传》: “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 斯固以淈泥扬波,同其流矣。” ●《楚辞·渔父》: 屈原被放,游于江潭,遇一江滨渔父。“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 淈(gu): 同“滑”。搅混。凝滞: 拘泥、迂执。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江边湖畔流浪。一位渔翁看见他,劝他不要固守己志,应改变方法,随从世俗。 并列 “淈”也写作“滑”。水同泥混在一起,扬起混浊的水波。比喻同流合污或指没有主见,随大流。语本《楚辞·渔父》:“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后汉书·周燮传》:“吾既不能隐处巢穴,追绮季之迹,而犹显然不远父母之国,斯固以淈泥扬波,同其流矣。”△贬义。用于描写动摇。→随波逐流。也作“汩泥扬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千回百转回环反复,旋绕不断。宋.赵长卿探春令.赏梅曲:“照影儿,觑了千回百转,索艳明干练。”亦作“千回万转”。唐.无名氏闺情诗:“千回万转梦难成,万遍千回梦里惊。” 见“千回百折”。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