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国怎么写好看:
会稽国历史词典解释
东晋初改会稽郡置,治所在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南朝宋复为会稽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封孙秀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改郡为国,领县如旧。辖境相当今浙江省杭州湾以南,浦阳江、曹娥江、甬江流域。永宁元年(301年)国除为郡。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徙琅琊王昱为会稽王,复为国。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复为会稽郡。
词语分解:
- 会稽的解释 1.山名。在 浙江省 绍兴县 东南。相传 夏禹 大会诸侯于此计功,故名。一名 防山 ,又名 茅山 。左传·哀公元年:“ 越子 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 禹 ﹞更名 茅山 曰 会稽 。”2.郡名。 秦 置,今 江苏省 东部及 浙江省 西部地。汉书·严助传:“ 严助 , 会稽 吴 人。” 南朝 宋 刘义
- 国的字典解释 国 (國) 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历史地名推荐:巴林右翼旗
本巴林部,清初建巴林左、右翼两旗,属内蒙古昭乌达盟。右翼旗驻托钵山今巴林右旗驻地大板镇套白山下。乾隆十九年1754迁今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尔台苏木“沙巴尔台”,蒙古语意为淤泥。1912年复迁回大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