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咈历史词典解释
同“都俞吁咈”。清 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上》:“得一陈子壮之忠,而又以过戆坐辜,使朝㝉无吁咈之风。”亦表示不以为然。唐 李商隐《井泥四十韵》:“禹竟代舜立,其父吁咈哉!”
词语分解:
- 吁咈的解释 1.语本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僉曰:‘於! 鯀 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孔 传:“凡言吁者,皆非帝意。” 蔡沉 集传:“咈者,甚不然之之辞。”后以“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禹 竟代 舜 立,其父吁咈哉。”2.谓君臣和洽。
- 吁的字典解释 吁 xū 叹息:长吁短叹
- 咈的字典解释 咈 fú 古同“拂”,违逆,乖戾
历史典故推荐:耳边风
汉 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耳边吹过的风。比喻过耳即逝、不放在心上的话。唐 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偏正 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