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督中外诸军事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魏、晋、南北朝置。《三国志·曹真传》:“黄初三年(222)还京都,以真为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总统禁卫军、地方军在内的内外诸军,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不常置。如东晋时仅王导、王敦、桓温、司马道子和刘裕曾受此任。亦可称为“都督中外诸军”、“中外都督”、“中外诸军事”、“中外诸军”等。初多以他官兼任,无品阶,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一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一品。
词语分解:
- 都督的解释 1 ∶总兵。古代的军事长官。清初总兵一般都兼都督。同知、都督佥事官衔。民国初年各省也设有都督,兼管民政马副使 鸣騄? 徐任太守 民育及诸将 刘都督 肇基等皆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2 ∶统率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军事的解释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晓畅军事。——诸葛亮出师表军事演习
历史知识推荐:乙部
图书分类名。西晋荀勗因魏郑默中经,更著新簿,分图书为甲、乙、丙、丁四部;以经书为甲部,子书为乙部,史书为丙部,集书为丁部。东晋李充以其时典籍混乱,重分四部,以经书为甲部,史书为乙部,子书为丙部,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