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司怎么写好看:
行人司历史词典解释
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1380)置。设行人,正九品,左、右行人,从九品。后改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左、右司副,另设行人三百四十五人。二十七年后定均以进士充任,升品秩。掌传旨,册封等事。凡颁行诏敕,册封宗室,抚谕四方,征聘贤才,及赏赐、慰问、赈济、军务、祭祀,则遣其行人出使。建文(1399—1402)中罢。成祖即位,复旧制。
官署名。明置,掌捧节奉使。其长官为司正,正七品,司副左右各一人,从七品。下设行人三十七人,正八品。见《明史·职官三·行人司》。
词语分解:
- 行人的解释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
历史官职推荐:县实业局
官署名。北洋政府设置,为县知事公署的辅佐机关。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以后,直隶、山东、陕西等省,在各县设置劝业所或实业公所,多由当地士绅主办,十四年公元1925年五月七日,北洋政府批准县实业局规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