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衔怎么写好看:
宪衔历史词典解释
官制用语。唐宋兼御史台官,称宪衔。唐后期,始授御史台兼官,以示优崇。宋代分兼御史大夫,兼御史中丞、兼侍御史、兼殿中侍御史、兼监察御史五等。以授武臣宗室及禁军将校。通事舍人、内殿崇班以上武臣初除即加兼御史大夫。宗室副率以上及初除军头等军职,经恩加兼监督御史,再经恩加则依次迁之。元丰改制废。
词语分解:
- 宪衔的解释 唐 宋 以来官制中在正职外所加的御史之类虚衔。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唐宪衔使头使下:“ 唐 世节度、观察等使辟置官属,许理年转入臺官,至侍御史止。其御史中丞须有军功乃得转入。已上皆名宪衔。”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三:“ 唐 建中 赦,许带宪衔。遇赦加恩,踵为故事。”宋史·职官志四:“﹝御史大夫﹞ 宋 初不除正员,止为加官。检校官带宪衔,有至检校御史大夫者。”
- 宪的字典解释 宪 (憲) xiàn 法令:宪章
- 衔的字典解释 衔 (銜) xián 马嚼子
历史知识推荐:范温
宋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一作名仲温,字元实。范祖禹子,秦观婿。尝从黄庭坚学诗。论诗重字眼句法,主张字字有来处。有潜溪诗眼一卷,对江西诗派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