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怎么写好看:
十二公书法图片
十二公历史词典解释
即春秋时鲁国的十二个国君,鲁国的国君称“公”。十二公是: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词语分解:
- 十二公的解释 指春秋所载 鲁国 的十二个国君,即 隐公 、 桓公 、 庄公 、 闵公 、 僖公 、 文公 、 宣公 、 成公 、 襄公 、 昭公 、 定公 、 哀公 。汉书·儒林传序:“﹝ 孔子 ﹞因 鲁 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 文 武 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庄子·天道“﹝ 孔子 ﹞往见 老耼 而 老耼 不许,於是繙十二经以説” 唐 陆德明 释文:“又一云:春秋,十二公经也。”
- 十二的解释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
- 公的字典解释 公 gōng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公正
历史官职推荐:膳部郎
官名。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膳部侍郎置,唐高祖武德三年620改膳部郎中置。渤海国左六司膳部属官亦置,位员外上。 官名。隋初膳部司的主官为膳部侍郎,炀帝改诸曹侍郎为郎,称膳部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