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沧浪濯缨 |
释义 | 沧浪濯缨历史典故 沧浪濯缨怎么写好看:沧浪濯缨历史词典解释《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又《楚辞.渔父》载:楚国 屈原被流放到江南湘 沅,形容憔悴,在江畔吟诗,遇一渔父问他:“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劝他“与世推移”,屈原表示宁葬鱼腹也要抗拒世俗尘埃,保持清白。渔父笑着唱上述歌谣,划船而去。后因以“沧浪濯缨”表示避世抗俗。宋 范成大《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常》诗:“孺子沧浪濯缨处,千载新堂来卜邻。”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菲才寡学菲:微薄。寡:少。才能很小,学识很少。常用作谦语。儒林外史第三十三回:“小侄菲才寡学,大人误采虚名。” 并列 菲,微薄。才能薄,学识浅。儒林外史33回:“小侄~,大人误采虚名。”※“菲”,不读作fēi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