賨布历史词典解释
秦、汉、魏、晋时西南夷人缴纳赋税。《风俗通佚文》:“槃瓠之后,输布一匹二丈,是谓賨布,廪君之巴人出幏布八丈。”或说:“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其民户出幏布八丈二尺,鸡羽三十鍭,汉兴南郡太守靳彊请一依秦时故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西晋时賨布加为户一匹,远者一丈。
词语分解:
- 賨布的解释 秦 汉 时西南少数民族 巴 人作为赋税交纳的布匹。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 秦昭王 使 白起 伐 楚 ,略取蛮夷,始置 黔中郡 。 汉 兴,改为 武陵 。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二丈,是谓賨布。”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谢赐冬衣状:“賨布少温,蛮绵乏煖。” 清 宋琬 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 僰 童 巴 舞贡天府,桃笙賨布输 邛崍 。”
- 賨的字典解释 賨 cóng 中国秦汉时期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所缴的一种赋税
- 布的字典解释 布 bù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布匹
历史知识推荐:安远护军
官名。东晋南朝置。职掌如将军,而地位略低。统兵,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置于武陵郡,多由武陵内史领之。立府,僚属随府主名号轻重而定。南朝宋六品,陈拟八品,比秩六百石。若单任此职,则减太守、内史一阶,如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