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怎么写好看:
普天之下书法图片
普天之下历史词典解释
全天下。《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李斯《琅玡台刻石》:“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权大悦,加渊爵位”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为家。”《旧唐书.李密传》:“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升平,驱之仁寿。”
偏正 整个天下。语出《左传·昭公七年》:“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旧唐书·李密传》:“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升平,驱之仁寿。”△多用于表现范围方面。→四海之内。
词语分解:
- 普天的解释 1.整个天空。 汉 扬雄 长杨赋:“普天所覆,莫不沾濡。”2.遍天下。亦指遍天下的人。三国志·吴志·胡综传:“上定洪业,使普天一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孔庙废塑像:“至 嘉靖 初, 永嘉 用事,而普天塑像被毁矣!”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他不但不被普天同愤,且可以大呼‘打倒……严办’者。”
- 下的解释 下 xià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下层
历史典故推荐:舂粮
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原指隔宿捣米备粮。后也以“舂粮”作百里的代称。宋 苏轼王郑州挽词:“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