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成章怎么写好看:
下笔成章书法图片
下笔成章历史词典解释
亦作“下笔成篇”。一动笔就写出文章。比喻才思敏捷,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之子,封陈留王,聪明好学,曹操曾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及曹丕、曹睿相继为帝时,备受猜忌,忧郁而死,谥号思,故又称之为陈思王。他的诗善用比兴,词采华茂,语句精炼,是建安文学的主将。曹植十岁就能写文章,曹操见到他的文章,但不相信是他写的,便问他:“你是请别人代写的吧?”曹植跪下回答说:“说出话来能自成一家,下笔就能写出文章,我愿当面做给你看,为什么说是别人代笔呢?”
【出典】: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卷19第557页:“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例句】:
《隋书·杜正玄传》:“正玄应对如响,下笔成章。” 元·戴善夫《风光好》一折:“少年文史足三冬,下笔成章气似虹。”
连动 挥笔作书,即成文章。《三国志·魏书·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金6*瓶6*梅》31回:“自说此人下笔成章,广有学问,乃是个才子。”△褒义。常用于形容文思敏捷。→一挥而就。也作“下笔成篇”、“走笔成文”、“走笔成章”。
词语分解:
- 下笔的解释 落笔
- 成章的解释 1 ∶成文章下笔成章出口成章2 ∶成条理顺理成章
历史典故推荐:睢阳齿
源见“张巡嚼齿”。借指忠义之士的慷慨正气。清 黄鷟来晚步山麓竹林登正气阁诗:“崖门骨不归,睢阳齿空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