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拾遗怎么写好看:
本草拾遗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又名《陈藏器本草》,简称《拾遗》。唐陈藏器撰。十卷。作者对《唐本草》遗漏的药物和当时新发现的药物进行增补,开元二十七年(739)撰成是书。序例一卷,将药物按性能分为“十剂”,即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丰富了方剂学的基本原则,至今仍广为应用。拾遗六卷,载药六百九十二种,记录了性味、功效、主治、应用、产地、采集、炮制等内容。解纷三卷,载药二百六十九种,对旧本草药物品种纷乱予以纠谬。该书总结了唐代本草学的成就,纠正《唐本草》的某些错误,为后世医家重视。原书已佚,内容散见《证类本草》中。
词语分解:
- 本草的解释 中药的统称;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 拾遗的解释 1 ∶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涂途不拾遗。——史记·孔子世家夜不闭户,道不拾遗2 ∶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拾遗补阙
历史知识推荐:阮大铖
约1587—1646 明末安庆怀宁今属安徽人,字集之,号圆海、石巢、百子山樵。万历进士。历官行人、户科给事中。初阿附魏忠贤,与东林党人为敌。思宗即位,名入逆案,削职。后流寓南京,谋仕进。崇祯十一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