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齐文宣帝 |
释义 | 北齐文宣帝历史知识 北齐文宣帝历史词典解释529—559即高洋。北齐王朝建立者。公元550—559年在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字子进。高欢次子。东魏时初封太原公,历任尚书令等职。兄澄死,进爵齐王,官至相国。武定八年(550),废东魏孝静帝,自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在位期间,重用汉人杨愔,改定律令,修订《麟趾格》,又立九等户制,富者税其钱,贫者役其力。时侯景乱梁,乃乘机出兵,取淮南,克郢州(治今湖北武汉)。复与西魏争夺江陵(今湖北荆州),北伐突厥、契丹、柔然,并征发一百八十万人修筑长城,西起恒州(今山西原平西南),东至于海。又裁省州郡,存三州、一百五十三郡。后因凶杀无度,嗜酒肆淫,暴死于晋阳宫。后改号显祖。谥文宣皇帝,庙号高祖。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天嗣见“天复2”。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