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通事郎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三国魏置,为中书省属官,位黄门郎下。进呈并为皇帝阅读经黄门郎署名的臣下奏章,代皇帝批阅意见。位虽不高,而权任甚高。可省称为中书郎,或称中书侍郎。后改称中书侍郎,一说西晋始改。东晋初复置,不久,仍改称中书侍郎。
词语分解:
- 中书的解释 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历史知识推荐:经络
中医术语。指人的经脉和络脉。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运行气血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