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长城 |
释义 | 长城历史事件 长城怎么写好看:
长城历史词典解释我国古代的战争防御建筑。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其中,秦、赵、燕三国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分别在自己的北部边境修筑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率领军队,将河套地区的匈奴驱逐到阴山以北,为了防止匈奴再度南下,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在原秦、赵、燕长城的基础上,重新大规模修筑长城。这道长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碣石(今朝鲜平壤西南),俗称“万里长城”,至今犹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等朝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族接壤地带筑过长城。明朝为了防御鞑靼、瓦刺的侵扰,更多次修筑长城。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约六千七百公里,大部分至今保存完好。其居庸关一段墙高8.5米,底部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宏伟杰作。 词语分解:
历史事件推荐:湖南光复武昌起义成功,湖北光复,湖南的革命党人与湖北联系密切,早有互为响应之约,遂加紧策动新军起义。湖南巡抚余诚格和巡防营统领恐新军不稳,拟将其调往各州县以分散革命力量,并抽调各地巡防营防守省城。新军移防时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