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参合之役 |
释义 | 参合之役历史知识 参合之役怎么写好看:参合之役历史词典解释十六国时后燕建兴十年(395)五月,太子慕容宝等奉命率军八万攻北魏,范阳王慕容德等另率步骑一万八千为后继。魏主拓跋珪先率部落远迁示弱以骄敌。燕军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降魏别部三万余家,旋进军至黄河,欲造船渡河。九月,魏亦进军临河,与燕军相持数月。魏截执燕中山(今河北定州)来使,迫使临河告慕容宝,谓燕主慕容垂已死,燕军上下皆忧恐,且师老兵疲,内乱渐生,遂于十月二十五日烧船退兵。十一月三日,魏军渡河,选精锐二万追之。燕军退至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岱海)东遇风宿营。九日暮,魏军追至参合陂西,次日凌晨魏军登山,下临燕军,发动猛攻。拓跋珪先曾派略阳公拓跋遵率骑兵七万堵截燕军退路,燕军受前后夹击,惶恐溃败。降者四五万人,自相践踏及落水而死者亦数万,逃生者唯慕容宝等数千人。后燕自此战后一蹶不振。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浈水①汉书·地理志浈水即今广东北江支流滃江。②即今广东北江东源浈江。北宋蒋之奇浈水诗:“城东浈水碧渊洄,杨仆楼船向北来。”所指为今浈江。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