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隘柳下惠不恭历史词典解释
伯夷:春秋时孤竹君长子,父死不肯继位,狷介自守。及周武王推翻殷朝,伯夷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隘:狭隘。柳下惠:春秋时鲁国大夫展禽,食采柳下,谥曰惠。柳下惠玩世不恭,曾三次被罢官都不离去。 伯夷器量太小,柳下惠不太严肃。 表示人各有缺点。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后汉书.黄琼传》:“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间。’”
词语分解:
- 伯夷的解释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 不恭的解释 1 ∶对应尊敬或崇拜的某事物缺少适当的尊敬言词不恭2 ∶有损礼仪或礼节的却之不恭3 ∶不严肃、开玩笑似的玩世不恭
历史典故推荐:武陵源
同“桃花源”。唐 宋之问宿清远峡山寺诗:“寥寥隔尘事,何异武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