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都尉怎么写好看:
三辅都尉历史词典解释
汉代三辅地区都尉总称。武帝元鼎四年(前113)置,秩二千石。有丞,六百石。其京辅都尉治华阴(今属陕西),左辅都尉治高陵(今属陕西),右辅都尉治郿(今陕西眉县)。东汉建武六年(30)省,并诸太守。安帝时复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
词语分解:
- 三辅的解释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6*四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
- 都尉的解释 官名,次于将军的军官吴广为都尉。——史记·陈涉世家项王使都尉 陈平召 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历史知识推荐:薛贞
?—1629 明陕西韩城人,字德纯。万历进士。天启时媚魏忠贤,为其颂功。六年1626擢刑部尚书。崇祯初免职,后定入“逆案”,被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