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羹冷炙历史词典解释
指残剩的酒肉。比喻权贵的施舍。亦作“残汤剩饭”、“残羹冷饭”。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我三个孩儿都下在死囚牢中,我叫化了些残汤剩饭,送与孩儿每吃去。”明 刘基《孤儿行》:“清晨采薪日入归,残羹冷饭难充饥。”《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到处都是。”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并列 羹,糊状的食物。炙,烤肉。残余的酒食。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羹,不读作gāo;炙,不读作jiǔ。△贬义。多用于讥评讽刺。→残茶剩饭啜菽饮水 ↔山珍海错。也作“残羹冷饭”、“残汤剩饭”。
词语分解:
- 残的解释 残 (殘) cán 害,毁坏:残害
- 冷炙的解释 已凉的饭菜;剩余的饭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今世曲解,虽变於古,犹足以畅神情也。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盃冷炙之辱。”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镇抚司刑具:“每市一物入内,必经数处验查,饮食之属十不能得一,又不得自举火,虽严寒不过啖冷炙披冷衲而已。”
历史典故推荐: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出辞气:指出言说话注意用辞和口气。鄙倍:粗野,背理。倍,同“背”。 说话的时候,多考虑一下言辞和语气,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语出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