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已无愠色历史词典解释
《论语.公叶长》:“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后因以“三已无愠色”为宽宏大量不计个人得失的典故。唐 皇甫澈《赋四相诗.礼部尚书门下侍郎平章事李岘》:“载践每若惊,三已无愠色。”
词语分解:
- 三已的解释 谓三度或多次罢官。语出论语·公冶长:“令尹 子文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 唐 刘禹锡 酬李相公喜归乡国自巩县夜泛洛水见寄诗:“且无三已色,犹泛五湖舟。” 清 姚莹 与余小坡书:“夫不有身为贵卿,三已之不愠者乎!”
- 愠色的解释 怨怒的神色面露愠色
历史典故推荐:湘君竹
同“湘妃竹”。明 袁袠自柳至平乐道中书事诗:“屋覆湘君竹,山开蜀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