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挑怎么写好看:
大挑书法图片
大挑历史词典解释
清代从举人中选官的一种制度。清制,举人经会试三科未录取,即由礼部分省造册,咨送吏部,钦派王大臣面试拣选,称“大挑”。始于乾隆十七年(1752),每六年举行一次,十取其五。选取者分二等,一等以知县用,称“大挑知县”;二等以教职用。
词语分解:
- 大挑的解释 清 乾隆 以后定制,三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挑取其中一等的以知县用,二等的以教职用。六年举行一次,意在使举人出身的有较宽的出路,名为大挑。挑选的标准多重形貌,相传有“同田贯日气甲由申”八字诀,合于前四字形貌者为合格。例如长方面型为“同”,方面型为“田”,身体长大为“贯”,身体匀称为“日”。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治赋:“余友 陈春嘘 名 昶 ,以举班大挑得知县,分发 浙江 。” 清 吴
- 大的字典解释 大 d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
- 挑的字典解释 挑 tiāo 扁担等两头挂着东西,用肩担着:挑土
历史知识推荐:拔萃
亦称超绝。唐时选人未满期限,而能试判三条,谓之拔萃,中试者即授官。五代后唐长兴元年930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