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对数表历史词典解释
书名。清薛凤祚所编《历学会通》中的一部。一卷。顺治十年(1653)成书。为从一到二万的常用对数。对数值取到小数六位。薛在序中称:“今有对数表,则省乘除,而况开方、立方、三、四、五方等法,皆比原法工力十省六七,且无舛错之患。”给出了用表法和对数原理的初步解释。此书原本由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于顺治三年(1646)带到中国。表为伦敦大学教授巴理知斯(Henry Briggs,1556—1630)所创,弗拉格(Vlacg,1600—1666)完成十位对数表。
词语分解:
- 比例的解释 1 2 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比例失调3 指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4 ∶相同的例子今后有似此比例,皆不许受
- 数表的解释 数学用表。如:积分表、三角函数表等
历史知识推荐:四元玉鉴
书名。元朱世杰著。三卷。大德七年1303,赵城代刊刻行于扬州。共二十四门,二百八十八问。所有问题均与方程或方程组有关;其解法均需立天元一,或二元、三元乃至四元方程。该书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四元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