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八到怎么写好看:
四至八到书法图片
四至八到历史词典解释
古代地理图书用“四至”(东、南、西、北四正)或“八到”(合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表示州县方位距离,合称“四至八到”。《通典·州郡典》始分“至”和“到”,每郡下有“东至”、“南至”、“西至”、“北至”、“东南到”、“西南到”、“东北到”、“西北到”的区分。“八到”标目始见《元和郡县志》。“四至八到”连标始见《太平寰宇记》。“四至”、“八到”有确定义例,始见《大元大一统志》,其用四正表示四方州县地界距离,称“某方至某处界几里”,名为“四至”,合四正四隅表示八方城关距离,称“某方到某城(关)几里”,名为“八到”。但此后并未普遍采用。《大明一统志》有“四至”而无“八到”。《乾隆大清一统志》举四正、四隅所至,不用“八到”名称。
词语分解:
- 四至的解释 1 ∶指某块土地四周的界限2 ∶从四方来到天下之兵四至
- 八到的解释 八方所到之地,即四方和四隅。 唐 欧阳詹 和严长官秋日登太原龙兴寺阁野望诗:“九霄迴栈路,八到视 并州 。”
历史知识推荐:大都小伯
西周时公卿采邑内的属官,指大夫士及邑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