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羡怎么写好看:
耗羡书法图片
耗羡历史词典解释
又称羡余。清代附加税之一。以补偿征税手续费、杂费及保管解运过程中的损耗为名加征的钱粮。顺治初地方官多征滥收,中饱私囊。后屡饬禁革,收效甚微。至雍正初年乃议定耗羡归公,各就本省情形酌定分数征收,所得存库,以备地方公用,概不解部。各省数额不一。如奉天各州县每两银收一钱;直隶之遵化、丰润、张家口等地,每两收五分;福建征秋屯粮米,每石收米一斗等。各省所征均受中央监督。
词语分解:
- 耗羡的解释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另征的部分。 唐 白居易 不夺人利策:“所以王者不殖货利,不言有无。耗羡之财不入於府库,析毫之计不行於朝廷者,虑其利穴开而罪梯构。”儒林外史第四回:“我这 高要 ,是 广东 出名县分,一岁之中,钱粮耗羡,花、布、牛、驴、渔、船、田房税,不下万金。”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地丁有正额、耗羡、租粮三款。”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条鞭法,名
- 耗的字典解释 耗 hào 减损,消费:耗损
- 羡的字典解释 羡 xiàn 因喜爱而希望得到:贪羡
历史知识推荐:陕原
一名陕陌。在今河南陕县西南。周成王时,周、召二公分治以此为界。括地志:“陕原在陕县西南二十五里,周、召二公分陕从原为界。”宋欧阳修集古录:“陕州石柱,相传以为周、召分陕所立,以别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