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

 

词条 明察秋毫
释义

明察秋毫

历史典故

明察秋毫怎么写好看:

明察秋毫怎么写好看明察秋毫书法图片

明察秋毫历史词典解释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谓目光敏锐,观察细致,连最微小的东西也能看到。后常用以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孟子在劝告齐宣王推行仁政时举例说,如果有人禀告大王,他的力气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他的视力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那么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通过这个例子,他揭示了当时诸侯不是不能实行仁政,而是不愿实行仁政。

【出典】: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足舆薪,则王许之乎?’”

【例句】:

    《艺文类聚》17《慎子》:“离朱之明,察毫末于百步之外。” 战国·商鞅《商君书·弱民》:“今离娄见秋毫之末,不能明目易人。”


述宾 明,清楚,敏锐。秋毫,比喻极微小的事物。比喻能目光锐利、能洞察一切事物。语本《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好在皇上圣明,明察秋毫。”△褒义。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观察的认识。→一叶知秋 洞若观火 洞察一切 明辨是非 ↔混淆黑白 泾渭不分熟视无睹

词语分解:

  • 明察的解释 明晰地看到;机警地发觉明察秋毫
  • 秋毫的解释 秋季鸟兽的毫毛。形容极小的事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记·项羽本纪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循规蹈矩无损秋毫

历史典故推荐:戴发含齿

借指人。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并序: “百神受职,五老告期,况乎戴发含齿,不得稽颡屈膝。” ●列子·黄帝: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 倚: 直。趣:同 “趋” 。古人

随便看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8: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