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居郑圃历史词典解释
《列子.天瑞篇》:“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
战国时,列御寇隐居在郑国的一个果菜园子里,四十年无人知晓。后用为咏隐士之典。
唐.李白《赠张公洲革处士》诗:“列子居郑圃,不将众庶分。”
词语分解:
- 列子的解释 即战国时郑人列御寇。古有列子能御风之说。又为中国道教典籍之一。传为战国时人列御寇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由晋人张湛编成。书中抄录一些先秦材料,但从思想内容看是反映魏晋思潮的作品。此书真伪历代名家均有辨证
- 郑圃的解释 1.古地名, 郑 之 圃田 ,在今 河南省 中牟县 西南。相传为 列子 所居。列子·天瑞:“ 子列子 居 郑圃 ,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眎之,犹众庶也。” 杨伯峻 集释:“ 郑 之 圃田 ……今 河南 中牟县 西南之 丈八沟 及附近诸陂湖,皆其遗蹪。” 唐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诗:“ 列子 居 郑圃 ,不将众庶分。” 明 沉璟 义侠记·解梦:“ 郑圃 残蕉, 邯郸 一枕,醒后偏縈方寸
历史典故推荐:食不累味
同“食不二味”。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土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而不用。” 见“食不二味”。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土阶三尺,茅茨不翦,~,刑措而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