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屯守备制 |
释义 | 屯守备制历史知识 屯守备制怎么写好看:屯守备制历史词典解释又称土屯制。清乾隆十七年(1752)废杂谷土司,在其地南部杂谷脑、乾堡、上孟董、下孟董、九子寨内,设屯总土守备,以投降头人充任,简称“五屯”。土屯制寓兵于农,屯民平时务农,战时为军。屯内土地由守备分给屯兵耕种,其收入除作为饷粮外,还须交纳正粮。屯内土地禁止买卖。屯守备名义上不管民事,但仍利用特权役使屯民,其残酷有如土司。清末,土屯制发生变异,九子寨土地已能买卖,地主出现,屯民所纳正粮亦改折色;地主经济渐占上风,然土屯制之名未改。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知伯?—前453 知或作智。即知襄子。春秋战国间人,名瑶。晋国六卿之一。晋出公十七年前458,与韩、赵、魏三卿联合灭范氏、中行氏,其势最强。二十年,使人向韩、魏、赵索地,独赵不与。遂与韩、魏攻赵,围晋阳今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