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名副其实 |
释义 | 名副其实历史典故 名副其实怎么写好看:名副其实书法图片 名副其实历史词典解释副:相称。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宋.卫泾《谢除参知政事表》:“名副其实,则有折冲销萌之效;用非真材,则招括囊尸素之讥。”《清史稿.吕贤基传》:“贤基品行端正,居官忠直,名副其实。”鲁迅《华盖集续编.小引》:“偏要在庄严高尚的假面上拨它一拨也是有的,此外却毫无什么大举,名副其实,‘杂感’而已。”亦作“名符其实”。茅盾《全运会印象》:“那边的‘国术场’还有一个老头子(也许不老)穿了长衫舞刀,这在中年太太之流看来,还不是名符其实的‘大杂耍’么?” 主谓 副,符合、相称。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邓贤《中国知青梦》:“在这片备受干旱、风沙和贫穷困扰的黄土地上,青年学生头次看到中国人民背负沉重苦难同大自然也同命运顽强斗争的情景,头次不是从书上阅读探讨而是直接走进农民的生活中,成为他们中间名副其实的一分子。”△褒义。用于对人的评价方面。→名不虚传 表里如一。↔名不符实 有名无实 徒有虚名也作“名符其实”、“名实相副”、“名实相称”、“名实相符”。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王翦在频阳史记.王翦列传:“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