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善攘羭历史词典解释
并列 伐善,夸耀长处。攘羭,比喻掠美。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夸耀自己,掠人之美。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贬义。多用于人的品性方面。
词语分解:
- 伐善的解释 夸耀自己的长处。论语·公冶长:“愿无伐善,无施劳。” 朱熹 集注:“伐,夸也。善,谓有能。”汉书·丙吉传:“ 吉 为人深厚,不伐善。” 宋 王禹偁 云州节度使加使相麻:“位极人臣,荣兼将相,勿期骄而伐善。”
- 攘羭的解释 左传·僖公四年:“攘公之羭。” 杜预 注:“攘,除也。羭,美也。”本谓有损美名。后多以“攘羭”为掠美之意。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固尽诚於养栋。”
历史典故推荐:景星凤凰
景星:一种祥瑞的星。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常用来象征祥瑞。景星和凤凰在传说中只出现于太平有道之世。故用以比喻杰出的人物或珍奇之物。语本文子.精诚:“故精诚内形气动于天,景星见,黄龙下,凤凰至,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