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鉏麑之悔 |
释义 | 鉏麑之悔历史典故 鉏麑之悔历史词典解释鉏麑:人名,春秋时晋国大力士。指自知行为有误而产生的悔改之心。《左传.宣公二年》记载,晋灵公不行君道,大臣赵盾劝谏,灵公怀恨在心,派勇士鉏麑前去刺杀。鉏麑清晨前往,赵盾已穿戴整齐准备上朝,由于天色尚早,赵盾正坐在那里打盹。鉏麑被赵盾的忠诚所打动,不忍将其杀死,然而又无法违抗君命,于是在院中一棵槐树上撞死了。 偏正 鉏麑,春秋时晋国大力士。自知行为有错而产生的悔改之心。语本《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6*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明·敖英《东谷赘言》卷上:“幸而贼有鉏麑之悔,不然武元衡之祸作矣。”△多用于醒悟悔改方面。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钩金源见“钩金舆羽”。比喻数量虽少,但价值很大。清 唐甄潜书.非文:“秦以上之言虽少也,重于钩金。”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